5月1日,假期第一天,小金河碧波荡漾。
锦屏库区木里港,一群身着校服的学生在身穿救生衣的工作人员引导下有序登上渡船。这是凉山州航务海事发展中心联合木里县航务海事发展中心开展护航“学生渡”的场景。“海事蓝”在假期坚守岗位,守护着大山库区学子的平安返家路。
未雨绸缪
织密安全防护网
清晨6时30分,库区还笼罩在薄雾中,木里航务海事发展中心主任周文贵已带队在渡口登上第一班渡船进行检查。
“‘五一’假期到了,是学生集中返乡的高峰日,预计出行人数将达到350人。”周文贵告诉记者,每逢学生放假、开学的重点时段,木里县海事人员都会全员出动,全力保障学生水上出行安全。
在此之前,木里航务海事发展中心还组织召开了“五一”水上安全部署会议,要求加强与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织牢安全防护网。同时,将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继续深化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升涉水群众水上交通安全意识,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现场,工作人员重点查看船员证书证照及消防救生设备等,确保船舶适航、船员适任,保障渡运安全。
“同学们排好队,先穿救生衣再上船!”
7时左右,木里航务海事发展中心工作人员祝玛央宗密切关注渡口秩序,一边向群众普及水上安全知识,增强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一边引导群众有序上船,防止超载情况发生。记者看到每艘渡船都配备了救生包,除了常规救生衣,还有儿童专用救生圈、应急口哨和反光贴。
暖心护航
细节彰显为民情
船上返乡的学生渐渐坐满,海事中心工作人员再次嘱咐船员注意安全后,客运船慢慢驶离渡口开向远方。
海事中心的巡逻艇一直守护在客运船左右......
锦屏水电站蓄水后“高峡出平湖”,木里县沿江各乡镇百姓有了更加便利的水上交通出行条件。库区沿线列瓦、白碉、三桷垭、倮波等7个乡镇群众走水运往往比公路节省时间一半以上。
在木里县红科中学九年级就读学生马康兵,家住在三桷垭,如果坐客运车回家的话需要在颠簸的山路上行驶3个小时才能到家,而坐上渡轮,它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就能到家了。
“刚开始的时候,渡口的渡船数量少,一艘船也只能坐8个人,现在渡船升级可以坐13个人,比较宽敞,大家出行也很方便。”马康兵说。
经过一个半小时左右,渡船来到了三桷垭渡口,第一批放假回家的学子平安抵达。岸边,学生们的家长也早早等候接学生一起回家。
“在这本该休息的日子里,海事中心的叔叔阿姨们,依然坚守岗位,保障我们娃娃的回家安全。感谢海事中心的叔叔阿姨们。”学生马顺珍的父亲接到孩子后,感激说道。
“每次护航学生返校或者回家,学生和家长对我们表达的每一句感谢,都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也是我们最有成就感的时刻。”祝玛央宗说。
长效守护
平安航程无终点
夕阳西下,最后一班渡船消失在库区山峦间,但海事人员的守护仍在继续。周文贵表示,木里航务海事发展中心正推进“智慧海事”建设,在渡船安装AI智能监控系统,实现超载、偏航自动预警,让家长和学校更加放心。
“安全没有假期,守护永不停歇。”凉山州航务海事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全州航务海事部门共计派出检查组85个、检查人员235人(次),累计检查港航企业20家(次)、船舶310艘(次)、渡口60个(次),发现并督促企业整改问题隐患20余项,节假日平安保障2万余名水上游客出行,护送雅砻江流域450余名学生往返学校。在这个“五一”假期,全州20余名海事人员坚守岗位,用“海事蓝”绘就库区最温暖的平安底色。
(文/图 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马海伊生 石都伊洛 白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