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年国家级传承人吉尔阿布:一根年猪绳 半生传承路
2025-07-05 09:43 来源: 凉山日报
举报

在凉山的悠悠岁月长河中,彝族年作为一项集祭祀祖先、游艺竞技、餐饮娱乐、服饰制度等诸多民俗事项于一体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一颗明珠,闪耀着彝族群众独特的文化光芒。而在这颗明珠的传承之路上,有一位抱柱之信的人物——吉尔阿布,他肩负起传承彝族年文化的重任。

抬猪迎新年。 郭建良 摄

童年的文化启蒙

吉尔阿布出生于凉山一个充满浓郁彝族文化氛围的村落。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彝族年是一年中最盛大、最令人期待的节日。每当彝族年的脚步临近,整个村落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家中长辈们忙碌地准备着年猪、美酒、年柴,孩子们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眼中满是对节日的憧憬。从那时起,彝族年的各种传统习俗就像一颗种子,悄然在吉尔阿布的心中种下。

小时候,吉尔阿布最爱围在祖父身边。祖父是村里备受尊敬的长者,对彝族年的传统仪式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了如指掌。每到彝族年,祖父都会带着吉尔阿布参与各种仪式,一边操作一边耐心地给他讲解。在搓年猪绳时,祖父告诉他这绳子象征着吉祥与团结,要搓得结实而整齐;除秽仪式中,那神圣的草药烟雾弥漫,祖父教导他这是为了祛除过去一年的晦气,迎接新一年的好运;煮过年粑时,祖父讲述着年粑的形状和制作过程,以及其蕴含对祖先的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这些场景深深地烙印在吉尔阿布的脑海中,让他对彝族年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热爱。

艰辛探索成就“文化专家”

随着年龄的增长,吉尔阿布愈发意识到彝族年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许多传统习俗逐渐被年轻一代淡忘,彝族年的文化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看到这种情况,吉尔阿布的心中满是忧虑,他下定决心,要将自己从小耳濡目染的彝族年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为了深入学习和掌握彝族年的传统习俗,吉尔阿布四处走访,拜访那些熟知彝族年传统习俗的毕摩(彝族传统宗教祭司)和老艺人。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条件多么艰苦,他都从未放弃。在与毕摩们交流的过程中,他认真聆听关于彝族年起源、发展的古老传说,学习复杂而庄重的祭祀仪式的每一个细节,包括祭品的选择、摆放的位置、吟诵的经文等。对于老艺人们,他虚心请教各种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技艺,如精美的彝族服饰上独特的刺绣图案、寓意深刻的木雕摆件等。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吉尔阿布成了村里对彝族年文化了解最为全面、深入的人之一。

火塘边,吉尔阿布(左三)正在讲述彝族年的传统习俗。 阿牛史日 摄

播撒文化的“火种”

成为彝族年文化传承人的吉尔阿布,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积极投身于彝族年文化的传承工作中,采用多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彝族年文化的传承中来。

在村落里,他定期举办彝族年文化讲座。每到农闲时节,他就会召集村里的男女老少,在村子的晒谷场上摆上桌椅,开始他的讲座。他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将彝族年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文化内涵等一一讲述给大家听。从彝族年的传说故事,到过年时每个仪式的意义,再到不同地区彝族年习俗的差异,他都讲解得细致入微。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他还会结合实际的道具进行演示,比如展示年猪绳的搓法、讲解祭祀用品的用途等。在他的努力下,村里的年轻人对彝族年文化的兴趣逐渐被激发起来,许多曾经对传统习俗一知半解的村民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除了讲座,吉尔阿布还带领村民筹备和举办彝族年活动。在年前准备阶段,他指导村民们选定年猪,向大家强调过年猪的选择标准和禁忌,确保每一头年猪都符合传统要求。他组织妇女们酿制美酒,传授她们古老的酿酒技艺,让那醇厚的酒香在村落中弥漫。在年节期间,他严格按照传统流程,主持各种仪式,从除秽、煮过年粑,到捉杀过年猪、献祭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他的认真态度感染了每一位村民,让大家更加重视这些传统仪式,也让彝族年的节日氛围愈发浓厚。

为了让彝族年文化走出村落,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吉尔阿布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他多次代表凉山彝族地区,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和民俗文化活动。在展览现场,他身着传统的彝族服饰,向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展示彝族年的特色习俗。他熟练地演示年猪绳的搓制过程,让人们亲手触摸那结实的绳子,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力量;他精心准备的彝族年祭祀仪式表演,庄重而肃穆,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让大家对彝族的祖先崇拜文化有了直观的认识;他还热情地邀请观众品尝彝族年期间特有的美食,如香甜的过年粑、美味的坨坨肉等,让人们从味觉上领略彝族年的独特魅力。

通过这些活动,吉尔阿布让彝族年文化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光彩,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彝族年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点燃传承的“火把”

在传承彝族年文化的道路上,吉尔阿布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方面,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使得一些年轻村民对传统习俗的热情不高,他们更倾向于追求时尚的现代文化,这给吉尔阿布的传承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另一方面,传承彝族年文化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吉尔阿布作为普通的村民,还要兼顾家庭的生计,经济上的压力也时常让他感到疲惫。但是,面对这些困难,吉尔阿布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他坚信,彝族年文化是彝族人民的根脉所在,无论多么艰难,都要将其传承下去。

为了克服年轻村民对传统习俗热情不高的问题,吉尔阿布不断创新传承方式。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拍摄关于彝族年文化的短视频,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这些短视频中,有他亲自讲解彝族年习俗的画面,有村落里举办彝族年活动的热闹场景,还有彝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的过程展示。通过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形式,吸引了许多年轻网友的关注,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彝族同胞看到视频后,也对家乡的彝族年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和兴趣,纷纷表示过年时要回家参与到传统活动中来。对于经济上的压力,吉尔阿布在努力传承文化的同时,也积极寻找一些能够兼顾家庭生计的方式。他利用自己掌握的彝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制作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手工艺品进行销售,既增加了家庭收入,又宣传了彝族文化。

吉尔阿布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21年11月,入选四川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25年3月,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年”传承人名单。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多年来传承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他继续前行的一种激励。如今,在吉尔阿布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彝族年文化传承的队伍中来。村里的年轻人开始主动向他学习传统习俗和技艺,一些外出求学、工作的彝族同胞也在回乡时积极参与彝族年活动的筹备和组织中。因此,在凉山彝族年文化的传承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彝族年作为彝族群众传统节日,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吉尔阿布作为传承者,他的工作不仅仅是延续一种节日习俗,更是在守护着彝族人民的精神家园,传承着民族的根脉。他让彝族年所蕴含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平安、敬老爱幼、欢乐祥和等思想理念得以代代相传,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张崇宁)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暂无评论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