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留秀山云海美景。
站在吉留秀山的山巅,仿佛奔涌的云海皆在脚下,我们只需轻轻向前迈出一步,就能在浩瀚无边的苍穹里腾云驾雾,揽群山于胸襟……
那天清晨,我们从普格县城出发。沿老洛乌沟拐入花洛路,漫无目的地一路跋涉。出了高峰村境内,下行入谷的路况变窄,但不影响车速。跨过土都那达之后,沿着鲁溪河上游逐渐爬山,山路越来越陡,摇摇晃晃行至马实节时,我的肚里早已翻江倒海,不得不下车小憩。
马实节,这个颇有争议的地名,如今已被遗忘在深山之中。冉冉升起的几股炊烟,像是努力证明着这个古老的村寨尚未人去楼空。不过,当翻过梁子的晨阳洒在高耸的山峰,折射到马实节时,仅剩的几户牧民更显冷冷清清。只有那些已经溜出圈舍的牛羊,三五成群,懒洋洋地啃食着荒地上的晨光,即便猎犬在它们跟前狂吠,也置之不理。
深邃的山谷里,盘山公路已削去刀锋般的岩石,传说中的石门早已不知去向,再也关不住从阿凉子者口中流出的那些故事。滑坡和雨水抹去了马实节的很多记忆,只剩下一座无名坟头仍旧守候着薄史沟里的一段古道。
那荒废多年的古道上,枯黄的杂草没有掩盖住昔日的马蹄印,深浅不一,仿佛都踩在我的神经末梢上。风从阿波洛带来了鹰的嘶鸣声,夹杂着铜铃声,叮当、叮当地回荡在我的耳边。
流经瓦洛的小溪水,也随着陆续迁出的居民遁入了地下。远远望去,干枯的河床像极了一条被丢弃、没捏紧的麻绳。于是我没有直上天地,而是拐了个弯,继续沿着鲁溪河逆流而上,可越是靠近上游,河水的声响越小。
行至岔路口,右拐进入山谷,沿着风电路穿过狭长的山谷下到谷底。这个山谷与布拖县龙潭镇跃进村只隔着一座山,却没有可通往跃进村的道路。汽车在这里驰骋,宛如误入无人之境。途经一处养殖场后,路的尽头是一个向右的急转弯,上山的道路反而越走越宽。一阵尘土飞扬过后,来到了一个山坳。
这是乌科梁子的另一条山脉。透过车窗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云海映入眼帘,仿佛置身在蓝天白云之中。目光所及之处尽是白云,唯有高不可攀的金顶山,微微探出一个头,偷瞄着太阳。
同行朋友洛尔伍沙说,他要从这里跳入云海游过去,把太阳摘回来。
我哈哈一笑之际,沙马子多使劲一踩油门,车子像脱缰的野马往山坡上冲去,越爬越高。站在路旁向东观望,云海美得惊艳,惊艳得让车身一抖,眼珠子差点儿从眼眶里甩出来。越过山顶后,左转走在山脊上,朝左一瞟,洛莫至岩日一带的巍巍群山尽在云海之下。
山坡的弯道旁有很多临时“看台”。车一停稳,我迫不及待地下车远眺,汹涌的云海托举着光芒四射的太阳,直刺我的眼睛,使人头晕目眩。我的眼睛一闭一睁,前车拖着一条长长的尘土消失不见了,只剩下一片苍茫。
汽车穿梭在光伏板之间,仿佛在天际翱翔。不经意间朝右边望去,能瞧见隐没在云雾里的螺髻山,隐隐约约的,小如一个指头。一按快门,就被洛尔伍沙轻轻松松地装进了数码相机里。
我们沿着山脊驶下沟谷,来到吉留秀山的山脚下,跨过老嘎日达就是特得沟。太阳直直地晒着,这里的光伏板却毫不畏惧,贪婪地享受着日光。不知是路边的碎石被车轮压飞砸在车窗上,还是高温所致,挡风玻璃噼噼啪啪响个不停。
这里的路虽是碎石泥路,却四通八达。稍微一分神,前车的影子就消失在黑压压的光伏板中央了。但也不必担忧,只要车子不掉头,就能找到一个出口,而且每一个出口都在山梁上。
到了吉留秀山的梁子上,“一览众山小”这句诗已不足以形容眼前的景象——无论朝哪个方向远望,都有波涛汹涌的云海。这云海一望无际,宛如此刻平铺在眼前的诗情画意,即便不会作诗,又何愁无词去形容呢?
当然,到了这里,不必在意洛尔伍沙怪异的眼神,只管放声高歌便是。几朵云悠悠飘至,从山梁子顺势而下。不需要手脚并用,只要轻轻挥动双手,就能感觉到在云端飞翔的快感,仿佛已挣脱了时空的束缚。
穿过特得沟的源头,继续沿着吉留秀山的余脉南行几公里就是瓦子依史。光长草的瓦子依史插满了风电设备,即便身临其境,也像举着一个个风车迎风而立,将越过山头的疾风摁在了山沟里。
在吉留秀山的余脉上走走停停,仿佛在云端漫步,轻手轻脚,不敢大声喧哗。这里的云很白,大朵大朵地飘在眼前,白得没了触感,却还是忍不住多次伸手去撕扯,最终只扯了个寂寞。反正也抓不住,玩累了,便右拐爬上另一条山脊,抵达老甘阿木。
老甘阿木的风很有劲,即便已有两座高大的风电机组,也不够它们玩耍,仍有一些风骑在旋转的扇叶上怒吼不止。我刚把头伸出车窗外,脸蛋就被它狂扇得红彤彤的,贼疼。
站在老甘阿木回望吉留秀山,它的头顶上也立着一座风电机组。隔着老远,我好像仍能听见呼啦呼啦的声响从山顶一泻而下,引得山脚下密密匝匝的其他风电机组也跟着呼啦呼啦地叫。我在心里默默地数着:1、2,1、2,1、2……
老甘阿木的三面都是深不可测的峡谷,右边是大坪的则宗,左边的沟壑叫菲洛达。从菲洛达到坪子村一带,尽被云海吞没。灼热的阳光照射在云海之上,犹如在弹一床无边无际的棉被,而前方起起伏伏的是宁南县六铁镇。
寒冷的疾风从群山的缝隙里呼啸而来,刮去了我们的惊叫声,却刮不走萦绕在吉留秀山的云海。
(文/图 吉克阿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