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巡护员手机直拍四川山鹧鸪!
新栖息地现身 见证凉山生态屏障成效
虽然已经过去十几天,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沙妈牛布仍然难以抑制自己的激动:“太难得了,太珍贵了,这是我巡护十多年头一遭!”
6月23日,沙妈牛布和队员阿洛麻林在海拔2000多米的密林中,听到一阵窸窣的刨土声。他屏息靠近,透过竹丛缝隙,两只四川山鹧鸪正在落叶间觅食。沙妈牛布迅速举起手机放大镜头——一雄一雌两只“鸟中大熊猫”的灵动身影被定格。
这不仅是沙妈牛布和队友首次直拍到四川山鹧鸪,更是保护区成立近五十年来巡护员首次用手机直接记录到这一濒危物种的活动影像。
更令人振奋的是,此次发现意味着保护区内新增一处四川山鹧鸪栖息地。2022年,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红外相机首次拍摄到四川山鹧鸪。2023年,保护区红外相机再次拍摄到四川山鹧鸪活动影像。而这次由巡护员拍摄到四川山鹧鸪的地点,是距离此前红外相机观测点约十几公里外的全新区域。
当意识到此次发现的可贵,沙妈牛布立即在该区域重新布设红外相机。6月29日,红外相机果然“不负众望”,清晰记录到四川山鹧鸪的再次现身。
“这次和前两次拍摄到的区域明显不同,除了相隔十几公里外,海拔也不一样,前两次拍摄到的地方海拔1000多米,现在这处新的区域海拔2000多米。” 沙妈牛布介绍说。
四川山鹧鸪是我国西南山地特有鸟类,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堪称鸟类中的“活化石”。由于其对栖息地环境要求较高,其野外种群数量极为稀少,其珍稀程度堪比大熊猫,也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近年来,凉山州在生态保护领域持续发力,交出亮眼答卷。依托 “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定位,凉山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工程,森林覆盖率逐年攀升。同时,强化生态保护法治建设,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为生态安全筑牢法治防线。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凉山州积极推动保护区、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除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冕宁冶勒、雷波麻咪泽等保护区内,大熊猫、黑鹳等珍稀物种频繁现身,生物多样性愈发丰富。此外,凉山州还通过生态科普进校园、进社区等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美姑大风顶保护区新发现四川山鹧鸪活动区域,正是凉山州生态保护成效的生动缩影。随着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这片土地将为更多珍稀物种提供栖息家园,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 马海伊生 杨艳 曹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