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实践教育近年来渐成学生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假期里,研学游打破课内局限,让学生走进自然,在实践中感受书本外的精彩。这一新兴形式,不仅让学生增长知识、感受别样体验,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成为文旅融合与消费升级的新增长点。
日前,由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红色记忆、自然探秘、文化溯源、工业科技”四大主题10条研学线路中,罗瑞卿纪念馆和朱德故里入选将帅故里研学线路。连日来,记者走访罗瑞卿纪念馆和朱德故里等处,探寻“研学热”背后的经济密码。
嘉陵区民政局等单位联合组织留守儿童开展研学活动。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韩顺顺摄
开发文创产品 “燃”动青少年爱国情怀
7月15日上午,记者走进罗瑞卿纪念馆。此时,一群中小学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正认真参观罗瑞卿生平事迹陈列展。他们时而驻足观看实物展示,时而聆听讲解员的生动讲述,眼神中充满了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在互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现场气氛热烈。
“纪念馆在研学游领域深耕细作,多维度发力打造了特色研学品牌。”罗瑞卿纪念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研学线路设计上,该馆精心推出“六个一”:一场心灵洗礼+一次重温誓词+一次参观讲解+一封家书学习+一首革命歌曲+一篇学习心得的特色线路,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同时,开发了《侠义少年罗瑞卿》《少年立志》《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等精品研学课程,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
文创产品的开发则成为连接文化与经济的桥梁。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罗瑞卿纪念馆还推出系列文创产品,如励志书签、初心使命萌娃摆件、公安制服变迁史摆件等,让红色精神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学生的生活。
“针对来馆开展研学的不同年龄阶段群体,我们细化开发了不同的研学活动。”罗瑞卿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学生群体主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选拔优秀个人培养成志愿讲解员,同时提供“三下乡”锻炼岗位;中小学生群体主要开展学习传承活动和团日、队日主题活动,同时培养红领巾讲解员;少儿群体主要开展讲故事、画图画等趣味研学活动。
从2021年至今,罗瑞卿纪念馆已接待500余批次研学团队,受益学生超过40万人。
整合独有资源 打造综合研学营地
红色是仪陇鲜明的底色,其丰富的红色资源更是当地的宝贵财富。
仪陇利用独有的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张思德纪念馆、三乡文化、客家文化、旅游文化等研学资源,采用“1+1+N”模式(一个综合营地、一个沉浸式体验营地,N个研学基地),打造了全县首个集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为一体的综合研学营地,开展各类旅游服务,让游客在娱乐中学习感悟,在感悟中收获。
“目前公司有200多门较为成熟的课程,包括乡土文化、国防科普、红色爱国、劳动实践、拓展励志五大板块。”四川省全育教育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特别是公司开展的红色研学线路——“研学营地—马鞍朱德故里景区”一日研学活动,从今年3至6月,已接待前来研学的学生3万余人。
走进仪陇县研学营地,这里原是仪陇县银山中学,如今已华丽变身为可同时容纳千名学生体验、食宿的综合实践营地,此时,现场研学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一楼烘焙与面点区域香气四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揉面、塑形、烘焙,一个个精致的点心在手中诞生。旁边的陶艺和石磨教学区,学生们专注地摆弄着陶土,体验着传统石磨研磨的乐趣,感受着古老技艺的魅力。来到二楼,手工皂、唇膏口红制作区色彩斑斓,篆刻、书法、剪纸、竹编、拓染区域,也各有各的特色。
在朱德故里景区,学生则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之旅。踏入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学生们整齐列队,神情专注地聆听讲解员讲述朱德同志的生平事迹。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仿佛将大家带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
“此次研学,让学生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红色教育,红色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种下。”一名带队教师表示。
据悉,一直以来,仪陇有效发挥文旅融合的拉动作用,深挖文化内涵、培育旅游资源,加快建设全省中小学劳动生活研学基地和全省大学生社会实践红色营地。以朱德故里景区为核心,优化张思德故居及骑龙湖水利风景区旅游功能配套,加大家庭游、亲子游、研学游等旅游产品供给力度,文旅消费正在成为仪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多元线路赋能 开启精彩实践之旅
研学游也是教育旅游的一种形式。
眼下,南充市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为:探寻伟人故里,感受薪火相传的情怀;探寻千年绸都,感受丝绸源点的锦绣;探寻三国遗址,感受千年历史的底蕴;探寻长征足迹,感受红军伟大的精神;探寻自然风光,感受世间万物的奇特;探寻科技发展,感受时代变迁的震撼;探寻川东北文化,感受地方民俗的魅力;探寻进士之乡,感受文风鼎盛的传承;探寻古镇风貌,感受历史长河的变迁;探寻传统农业,感受丰收田野的喜悦。
近日,一堂生动的研学实践课程在南充六合丝博园进行。在六合院陈列馆,一件件古老的织机、一幅幅精美的丝绸制品无声地诉说着南充丝绸百年传奇,通过参观,学生们了解了南充丝绸的辉煌历史,领略到南充丝绸的独特魅力。
南充市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是南充开展研学游最早的机构之一,实力较强、经验丰富。随着暑期到来,前来南充市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预约研学游的学生和家长络绎不绝。探索自然文化瑰宝线路、青春环游记线路、历史与现代交融线路……这些研学线路,让孩子们的暑假变得更加充实且有意义。
“结合南充丰富的红色文化、非遗传承等特色文化资源,我们开发了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传媒研学’线路。”南充市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依托南充红色文化(朱德故里等)、历史文化(阆中古城等)、生态资源(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等),他们开发了“将帅故里”“古风蜀韵”等主题研学线路,并取得了不错效果。
记者同时从南充市教育和体育局获悉,根据不同学段的培养目标,南充正在建立小学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实践教育体系。“我们将在充分利用南充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绚丽风光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逐渐向市外、省外拓展,不断丰富研学实践内容。”南充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手记:研学游点燃经济新活力
穿梭于罗瑞卿纪念馆、仪陇研学营地、南充六合丝博园等地,记者看到了研学游这一新兴形式,正以蓬勃之势成为南充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这片土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希望。
南充的研学游,是文化与经济的深度交融。罗瑞卿纪念馆深挖红色文化富矿,精心打造“六个一”特色研学线路,开发精品课程与文创产品;仪陇则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采用“1+1+N”模式打造综合研学营地……
南充的研学游还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蓬勃态势。南充六合丝博园里,古老的织机与精美的丝绸制品诉说着百年传奇,学生们穿梭其间,领略丝绸文化的独特魅力。南充市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结合特色资源,开发“传媒研学”线路,加强外地联动,推出跨省主题线路,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家长。
研学游,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经济。它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多元融合的研学模式,正成为南充的一张亮丽名片,推动着教育与经济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相信在未来,南充的研学游将继续绽放光彩,为地方发展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