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烧烤美食季 点燃烟火 “烤”热经济
2025-08-19 11:27 来源: 凉山日报
举报

夜幕低垂,华灯次第点亮,凉山的街头巷尾便悄然漫溢开令人垂涎的烧烤香气。炭火噼啪的轻响声与油脂滴落的滋滋声,成为了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夜色注脚。

8月2日,2025第三届大凉山烧烤美食季如约开幕。从早年街头巷尾零星闪烁的炭火微光,到如今规模化集聚的产业集群;从承载着乡愁记忆的地方美食,到成为拉动区域发展的经济名片,大凉山烧烤的热度,早已超越了升腾的烟火气本身,深深镌刻在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与产业升级的发展脉络之中。

凉山以烧烤为支点,打造“美食+文旅”融合模式,推动“美食IP”向“城市名片”的价值跃迁。资料图片

炭火为魂 风味为根

大凉山烧烤的火热,根植于其独一无二的风味基因。彝族,对火有着与生俱来的敬畏与崇拜——火塘是家庭的核心,是取暖、烹饪、议事的重要场所,而烧烤正是火塘文化最直接的饮食表达。传统火塘烧烤以炭火为魂,秉持“现切现串、猛火快烤”的技艺,高山乌金猪的五花肉在铁网上微微蜷缩,跑山鸡的腿肉在炭火中渗出油脂,再搭配本地特有的木姜子、糊辣椒面等调料,成就了“麻而不烈、香而不腻”的独特味觉体系。这种风味不仅是食材与烧烤的融合,更凝结着彝族人民“靠山吃山、顺应自然”的生活智慧。

在时代变迁中,大凉山烧烤的风味体系不断丰富,但又始终坚守“地域特色”的核心。安宁河谷的鲜蔬、邛海的鱼虾、高原的菌菇,这些带着“大凉山印记”的食材,经过烧烤后被赋予了全新口感。

近年来,烧烤从业者们在传统之上不断创新,高山小猪儿肉、邛海鲜鱼等特色食材,在烤架上滋滋冒油,摊主适时翻转,不断激发食材的鲜香,多一分则老,少一分则腻,尽显摊主精湛的技艺与对美食的极致追求。同时也造就了大凉山烧烤难以抗拒的独特风味,每一口都是食客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品味。

烤出热度 聚起商机

在商业布局上,此次美食季的规划更是精心且成效显著。烧烤美食季整合了西昌建昌古城、航天路、老厂街等区域的26家烧烤店作为分会场,构建起庞大而紧密的联动消费网络。为充分激活市场活力、刺激消费,活动配套投放100万元消费券,推出精准的满减优惠政策;同步推出“消费达标赠啤酒”等特色激励措施,以“烧烤+冰啤”的经典搭配,营造出清爽惬意的消费场景。

同时,围绕“场景创新驱动消费升级”的方向,本届美食季采用“1+N”空间布局优化消费体验:火把广场作为主会场,通过精心规划烧烤摊位,巧妙营造浓厚热烈的节日氛围,打造出集中式的消费体验区,游客在这里仿佛置身于烧烤的欢乐海洋,可以一站式品尝到来自全州各县(市)的特色烧烤,欣赏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全方位感受热烈非凡的节日氛围。26家分会场则依据各自的区位优势与经营特色,各显神通,形成多点联动的消费网络,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这种“核心引领+多点支撑”的场景布局,既保障了活动的规模效应,又兼顾了消费的个性化体验。

美食季期间,众多烧烤店营业额大幅增长,周边便利店、水果店等关联商业也迎来销售高峰,形成了良好的商业集聚效应,有力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

以烤为桥 以旅为翼

大凉山烧烤热的独特之处,不仅是一种饮食消费,更成为串联起文化与旅游的核心纽带,推动“美食IP”向“城市名片”的价值跃迁。

近年来,凉山以烧烤为支点,打造“美食+文旅”融合模式,让烧烤热与文化热、旅游热相互激荡,形成“1+1>2”的乘数效应。

自2024年2月23日举办首届“大凉山烧烤节”以来,烧烤节已成为凉山具有影响力的文旅活动之一。2024年12月20日——2025年2月3日,随着第二届“大凉山烧烤节”的举办,升腾的烟火气迅速融汇成一张张发往五湖四海的“邀请函”:到凉山拥抱温暖阳光,尽享烧烤盛宴。

烧烤美食季还充分依托西昌得天独厚的优质文旅资源,实现烧烤消费与城市旅游的深度有机衔接。活动积极引导游客在大快朵颐品尝烧烤之后,走进邛海湿地,看芦苇荡中水鸟嬉戏,在栈道上感受湖风拂面;或走进建昌古城,在明清建筑间探寻茶马古道的记忆,在非遗手作店选购彝族银饰、漆器;又或是攀登螺髻山,在海拔3000米的高空俯瞰云海翻涌……这种“一餐烧烤串联全域旅游”的模式,不仅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还带动了景区门票、住宿、交通、文创等关联消费的全面增长,实现了“以食促游”向“以游带产”的跨越。

如今,从火塘边的家常味到城市里的烟火气,从地方小吃到富民产业,大凉山烧烤热的背后,是地域特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生动实践,这股热度,不仅温暖了食客的味蕾,更点燃了凉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任艳娥)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暂无评论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